2023-02-20 08:28:47 来源:创业邦
ChatGPT依然热,但打着它的名义快速致富的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作者:金玙璠,编辑:艾小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资料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作者:金玙璠,编辑:艾小佳
ChatGPT有多狂热?
“在科技园里吃饭,能听到隔壁有人在讨论(ChatGPT)。”即刻网友哥飞说。他所在的科技园位于广东深圳,距离ChatGPT总部所在地美国旧金山超过一万公里,但不妨碍两边的人们谈论着同一个话题。
ChatGPT有多接地气?
“一起聊聊ChatGPT怎么搞钱……”在一个许久无人说话的同学群,有人发问。ChatGPT的风,从AI圈、科技圈吹到了中国内陆的一座五线小城。
ChatGPT是什么?
它是一个人工智能问答机器人程序,可以聊天、写文章甚至做咨询……它出自微软投资的创业公司OpenAI之手,有报道称,上线仅两个月月活破亿。
ChatGPT为何会在正式发布(2022年11月30日)两个多月后二次火爆中文世界?不只是因为它和元宇宙、Web3.0等概念不同,对现实生活的确有一定帮助,更大的诱惑力在于,它名气够大、存在信息差,第一批玩ChatGPT的人赚到钱了。
不到两天时间,开菠萝财经所在的一个需要付费才能进入的“GPT赚钱讨论群”,迅速从几十人增加到满员,500人的群满了就开二群、三群。
群里有“靠ChatGPT写代码接活赚钱”的一线城市程序员,有“写视频脚本、靠发视频赚钱”的小镇个体店主,有“一分钟让ChatGPT写两千字”的网文创作者,还有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套利者”。例如,有商家将ChatGPT官方订阅价格为每月20美元的Plus版账号,转手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老客户。
ChatGPT依然热,但打着它的名义快速致富的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了。“随着国家及各个平台逐渐意识到需要对人工智能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大众也会逐渐回归理性,ChatGPT的红利期不会太长。”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李圣表示。
本文就以最狂热的三种搞钱方式为例,拆解它们的成本、收益与风险,以及如何在两个月内快速起落。
在ChatGPT面市不久后,基哥体验了一把,“感觉确实厉害”,两个月后,他恍然发现ChatGPT这股风再次刮了起来,身边已经有人靠ChatGPT赚到钱了。
ChatGPT是妥妥的文科生,语言能力一流,包括中文在内的几十种语言都说得很溜。看着OpenAI官方列出的48个示例,从写作、翻译到编码等等,副业一族恐怕比IT人士还兴奋。
因为ChatGPT擅长通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深谙网络兼职赚钱门道的人们,首先想到了问答平台和内容创作平台,也就是让ChatGPT回答问题、写文章。
互联网内容从业者杨青就是其中一位。自从1月初体验ChatGPT后,她就立即登录百度、头条、知乎这几大头部平台的问答区,借ChatGPT回答问题。她只需要复制粘贴,就能拿到一些收益,“因为回答问题的质量比较高,收益也不错”。
尝到甜头后,她在这几个平台的内容创作区更加活跃。杨青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ChatGPT创作科普类、故事类等不同类型的短文章,她最后再进行拼接和优化,发布到适合的平台,“不满意的话就让它重新‘创作’”。一个月下来,她累计多赚了3000元左右。
基哥一位以撰稿为副业的朋友,在用ChatGPT辅助写稿后,效率翻倍。他的经验是,只需要把构思、框架、需要描述的冲突画面告诉ChatGPT,就能自动生成一篇故事还算完整的情感小文。
有人在薅问答平台和内容创作平台的羊毛,还有人直接借用ChatGPT创作篇幅更长、更复杂的网文,提高收入。
对于ChatGPT能不能吃网文这碗饭,就算是从业者也观点不一。“有些人可能会模糊的说,不完全能写,而尝试过的朋友认为ChatGPT不能输出太长的内容。”全职网文作者诗人与战士说。
通过向ChatGPT提问并给出准确指令,推进故事情节 / 受访者供图
认真研究ChatGPT一个月后,他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ChatGPT可以辅助写网文,如果把写网文能力分为1-10级,那他自己作为扑街选手大概是5级,而GPT可以到6级,当然,和大神没办法相比。
辅助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怎么使用它,也就是,给的指令准不准确。诗人与战士研究了一个月,还在摸索中。从他目前的测试来看,如果之前写一章需要40分钟,现在大概用15-20分钟就够了,“我先设计好了爽点以及爽点的完成过程,然后就给ChatGPT关键词,让它去生成。甚至有时候我想不到什么好的爽点,让它来生成也可以。”
在提高收入的算盘之外,更多内容从业者的心态是,“在AI改变人类的创作方式之前,越早学习并熟练运用AI来辅助自己,才越有优势”,诗人与战士说。
当然,这还要看问答、内容创作和网文平台,对ChatGPT“参与”内容的态度。开菠萝财经联系到几家平台,均未得到回应。
就内容生产和创作而言,人们让ChatGPT“参与”的搞钱活动还在增加中。从法律角度来看,李圣提示了几点风险:如果是经营者使用ChatGPT进行回答,可能会构成不正当竞争,而且用户无法对其输出内容的来源、真实性作出验证,影响平台的信任基础;而ChatGPT输出的内容,法律上不一定能称之为独创性内容,也就有较大可能会侵犯其他作者的著作权,我国法律目前未对AI的著作权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还需要长时间的司法实践来探讨。
“我怎么挣到100万?”当一些人向ChatGPT发去这样异想天开的提问时,国内已经有人利用海内外的信息差“套利”,网传月入过万。
在ChatGPT问世之初,国内最疯狂的搞钱方式是卖账号。
因为国内手机号无法注册ChatGPT账号,当看到电商交易平台卖账号的链接显示月销量几万时,范林便开始以30元一个的价格,出售注册好的账号。
他告诉开菠萝财经,因为自己入局稍晚,且成本不算低,目前只赚了不到500元。他是从海外的批发网站,直接购买可以修改密码的成品账号,并分发给购买者,单个账号的成本在8元左右。
而网传月入10万的商家,基本是从去年12月初就在淘宝、闲鱼、抖音等渠道,出售账号、代理注册了。定价从2元到50元不等,如果是有资源,单个账号的注册成本在1.2元人民币甚至更低,即在海外手机号的接码平台代发验证码的费用。
另一位从业者说,卖账号的确变现最多,一般是通过各大公域平台去铺设账号,宣发ChatGPT的功能,但各平台对于这类行为的封禁力度非常大。
不只是卖账号,延伸出的卖教程、代问服务也被多个平台“拉黑”了。一位从业者告诉开菠萝财经,进入2月以来,淘宝、闲鱼上“ChatGPT”“OpenAI”关键词的商品都已被下架,他提供ChatGPT代问以及相关增值服务的闲鱼账号,也被平台判定为违规。
原本赚钱的通道受阻后,有的商家继续想办法从老客户身上赚钱。据一位商家介绍,他围绕ChatGPT的生意主要是售卖ChatGPT账号、网站卡密,从去年12月中旬至今,已积攒了2000多个老客户。
近期,在OpenAI推出承诺响应速度更快的ChatGPT Plus版本后,他的“业务”也跟着升级了。官网订阅价格每月20美元(当前约135元人民币)的Plus版本,他向客户收取300元。
“很多平台不让卖了,麻烦了”,有些商家则在考虑新渠道,如直播间。据一位商家观察,多个名称带“ChatGPT”字眼的直播间流量颇高,直播时,商家会挂上卖账号、卖相关教程的链接。
对于卖账号、代注册等服务,李圣称均是违规的,且存在泄漏个人隐私的风险。他表示,这些服务实质上属于私自搭建虚拟网络,首先涉嫌“违规开展跨境业务”,其次,用户很可能会在代注册的过程中对商家泄露自己的个人隐私,某些不法商家可能会利用这些隐私数据进行非法牟利。
ChatGPT火出圈后,最热门的创富方式,是做“类ChatGPT的站点”。
如果说内容从业者惊叹于ChatGPT的文本输出能力,那最让开发者兴奋的,绝对是OpenAI提供了API功能(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发者做一个自己的前端界面,比如公众号、小程序或群聊,都可以通过接口使用程序的功能。
某“类ChatGPT”小程序
按照开发者的说法,用户不需注册ChatGPT账号,就可以与“类ChatGPT”对话。不过要提醒的是,用户得到的不是ChatGPT的回答,是开发者“调用了OpenAI语言模型的接口得到的回答,返回给用户”,哥飞向开菠萝财经解释了技术原理,目前ChatGPT模型没有对开发者开放,大多数开发者用的是OpenAI提供的text-davinci-003模型,是所有模型里效果最接近ChatGPT的一个模型。
受访者供图
但这不妨碍“类ChatGPT的站点”成为一门对技术要求不高、收益却不菲的生意。
自学编程语言的范林告诉开菠萝财经,他用了三个小时就成功接入了微信群聊,收39元一位的进群费。
哥飞近期观察到,有直播间吸引用户付费9.9元接入“ChatGPT微信群”,“据说直播12小时,吸引了3000人进群,简单计算就是约3万元收入”。
这还只是接入“类ChatGPT站点”的“入门费”,按照搞钱方式分类,至少有四类玩家参与。
第一类玩家是为了赚会员费或是广告费。
形式以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为主。一般在前期会设置一定的免费提问次数(多数是10次),后续提问则需要按次收费或按月付费。例如,购买48元3000次提问的会员卡、59元一个月的会员卡,否则需要通过看广告来换一次提问机会。
近日还出现了APP。一款名叫“Chat AI”的AI聊天应用近期冲到了AppStore免费总榜的第6名,收费标准是28元一周。哥飞留意到,其开发者曾通过在抖音开直播、显示AI回答的方式推荐APP。不过,下载这款APP时,开菠萝财经发现有不少“回答慢”、“无法正常提问”的评价。
“Chat AI”APP界面及应用商店评价
第二类玩家是借“类ChatGPT站点”卖社群,进群费用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例如,开菠萝财经在付了6.6元的“进群费”后,进入一个号称接入ChatGPT机器人的微信群。但在进群第二天后,该微信账号就显示已经被封,群里的提问服务随即终止。其团队成员告诉开菠萝财经,之所以定价比较低,是为了通过付费筛选掉“白嫖”用户,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变现,其中包括为付费社群“拉人头”。
接入“ChatGPT机器人”的微信群
第三类玩家是靠卖代理赚钱。这类玩家往往是付费流量玩家,通过投放广告吸引用户进来使用。哥飞举例说,有玩家就曾在微信搜索广告里购买“ChatGPT”关键字(发稿前已搜索不到),他们设置了4级代理,最低1888元拿下V1代理,其他用户通过专属链接进入后如果充值了,V1代理能拿到40%的分佣。
和付费流量玩家对应的是免费流量玩家。哥飞说,指的是注册名字带有“ChatGPT”的账号(发稿前已搜索不到),等着用户通过微信搜索进来,赚一些差价。其中不少使用的是ChatGPT的名称和图标,让一般用户难辨真假。
第四类玩家,是继续往上游走,帮助他人做“类ChatGPT站点”的玩家。据哥飞总结,包括帮助把ChatGPT机器人接入微信群、部署公众号或者小程序,做垂直需求的产品、以输出内容或卖服务,“去年12月的收费标准是每个1000元,今年2月已经涨到万元了”。
持续升温的ChatGPT,让下场做“类ChatGPT站点”的玩家不断增多,国内平台也在加强治理。
目前,微信上已经不显示“ChatGPT”的小程序搜索结果、所有名称含有“ChatGPT”的账号,部分小程序显示以“用户投诉无实际功能”等原因被下架。范林也不再做“类ChatGPT”了,“很不稳定,而且我的小号被封了”。
搞钱,是三百六十行都关心的话题,“用ChatGPT搞钱”,正在让一个个缄默的群聊热闹起来,最关键是,ChatGPT还免费。
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哥飞自去年12月初体验ChatGPT后,就预判到市面上会出现大批围绕它的变现案例。他当时列出了十多种变现方式,后续观察到,每一条都有人在实践。
但狂热与风险同在。拿前文拆解的三种搞钱方式来说,卖号党在公域平台的生存空间几乎没有了,另外两种也都存在安全性或可行性上的隐患。
一些内容从业者开始花心思琢磨如何正确使用ChatGPT。对于创作续写,九日论道公众号主理人还提醒道,ChatGPT确实能够大幅减少人力帮忙写作,但它更多是起到了填充的作用,文章的主调需要作者自己不断把控调整,引导AI正确输出,尤其要注意伦理道德。
近期,OpenAI封掉了大量批量注册的账号的API权限,“第三方ChatGPT”产品除了防范合规风险,更要好好权衡调用OpenAI模型的成本与收益。
因为调用OpenAI的davinci系列模型,需要按提问和回答的字数收费。哥飞算了一笔账,让模型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需要0.23元,“还是挺贵的”。OpenAI给每个注册账号送18美元的余额,可用于API调用扣费,但很快就会用光,于是,有些人就会去购买批量注册的账号。
OpenAI出手后,当这类账号被封API权限,他们就得去充值账户余额,或另想办法。例如,一位将“类ChatGPT”接入飞书的玩家介绍,接入条件除了69元的费用,还要提供自己的ChatGP账号的key,以获取每个账号18美元的免费使用额度。
火热一时的周报生成器“暂时下线”,因无力负担运营成本和合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和一般的圈内火圈外冷不同,对于ChatGPT表现出的技术进步和背后的商机,一些AI从业者反而非常保守。
一位AI创业者告诉开菠萝财经,ChatGPT的过人之处是,让人机交互做到了大多数人都可以使用的水平,“不过,业内没有认为技术牛到一定程度”,大量搞钱方式都有些投机取巧的意思。
因为ChatGPT对信息二次加工的风险点,例如对现有法律规范、伦理道德等带来冲击的风险,以及内容是否可靠、是否会被个人用户诱导的风险,连提供技术的公司恐怕都是难以评估的。在国内有类ChatGPT能力的产品出现之前,他建议普通人不要受投机者炒作影响,理性为上。
就像最近火爆的周报生成器一样,它对用户最大的实惠是,简单输入几个字,就能生成一篇长周报,但它终究是一个工具,可以辅助一些简单的工作,无法替代我们的思考与创造。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杨青、范林为化名。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关键词: ChatGPT 用ChatGPT搞钱,赚
【区块链】所能够产生的“社会分工”的变化,可以用颠覆来形容。
近日,东软集团宣布成为百度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Bot)首批生态合作伙伴。
当技术水平逐渐平均、开放,超写实数字人的内卷再次聚焦到了内容上,无论是人设,还是运营,饱满的内容是长久的竞争力。
新闻机构并非首批质疑其内容被人工智能系统未经授权使用的公司。
微信的这次改动也是有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