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 08:30:43 来源:创业邦
大窑汽水凭什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深氪新消费(ID:xinshangye2016),作者:黄晓军,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这是一份迟到的数据。新晋网红饮料大窑汽水,一年卖了30亿。
【资料图】
食品饮料行业垂直媒体《食品板》,援引一位汽水企业老总的消息,大窑汽水2021年的销售预估能到30亿。
从全国消费者的印象来看,大窑汽水大概是2020年才开始火的。当年,该品牌产品覆盖25个省/市的30多万家终端网点。
快速爆火然后年销30亿,大窑汽水凭什么?
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大窑汽水并非新创品牌,而是一个与冰峰、北冰洋、天府可乐一样的地方国民品牌。
大窑汽水来自内蒙古,产自当地最早的军办企业——内蒙古八一饮料厂,发展至今大约30年的历史。
一提到30年历史,你可能会反应过来当时的市场格局。
上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先后入华,到1996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瓶装厂达到23家,销售150万吨,占中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
期间,“合资潮”大行其道。北冰洋、天府可乐等品牌,都开始与百事可乐们成立合资公司。
但无一例外,合资公司最终都被外资掌控,两乐将大量的资源用于生产自身的品牌汽水,而一步步压缩国民品牌的生产线和渠道。
最终,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武汉滨江、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等中国七大饮料品牌,消失殆尽——这也被称为“两乐水淹七军事件”。
当然,远在内蒙古的大窑汽水,在两乐的渠道拓展下同样饱受影响。以至于,长期以来,这个品牌只在内蒙古存在一定的知名度,外地人几乎没有听说过。
全国知名度低,其实成为了大窑汽水当下翻红的优势。
近些年,知名度较高的冰峰、北冰洋、天府可乐重回市场,囿于原有的市场认知,这些品牌几乎无法跳出“国民饮品”的范畴。
从整体的视觉设计上,这些品牌好听点是国潮,其实就是沿用了30年前的审美。
在对外的营销宣传上,他们也是主要打感情牌,讲历史情怀、搞回忆杀。
显然,作为一个传统地方品牌,在做这些动作时没有考虑到一个核心的市场现状。那就是,当下作为主力消费群体的16-25岁年轻人,懂不起70后、80后的童年回忆;外地用户也理解不到你的地域情怀。
大窑汽水的全国化也有些回忆杀和情怀,但更多是一些新的内容。
图源:微博@大窑饮品
找吴京做明星代言人,与分众、新潮等电梯广告合作打入社区,提出“大汽水,喝大窑”品牌宣传语……这些玩法如果放在当下的新消费品牌身上,似乎重合度很高。
从内蒙古走向全国,不少用户在这种新式的营销中,很少看到大窑汽水“国民品牌”的样子。
年轻化、全国化,从撕掉自身标签开始。
“大汽水,喝大窑”,据说这还是华与华想出来的超级口号。
但在这句超级口号之前,大窑汽水最大的突破,应该搞出来了一个汽水品类的“超级产品”。
通常情况下,同行推出的玻璃瓶装饮料,大多是240ml小瓶装。这几乎成为了一个行业共识,一度没有品牌去尝试改变。
这其实是一种思维陷阱。在行业成熟的供应链和成本结构下,鲜有人能够跳出鲜有的玩法,去思考一些新的东西。
这个时候,大窑汽水率先推出了520ml、550ml的大容量玻璃瓶,就能够直接在产品触点上为用户带来差异化。大汽水,大瓶,这个包装本身就是视觉锤。
实际上,大家很容易看出来,大窑汽水的玻璃瓶和啤酒瓶差不多。这也代表着,这个调整在业内的包材模具制作等方面,并不会带来太多的供应链难度。
更难的,其实是在大汽水的定价上。
价格,是国民汽水饮料一个最大的弱势。
2016年天府可乐复出时,与可口可乐差不多容量的产品,它定价到了4.5元,高出后者50%。没办法,销售规模不足,你拿不出资本向上游原料、加工、包材等多个环节讨价还价。
其他饮料品牌亦是如此。330ml罐装北冰洋的单价已经超过5元;武汉汉口二厂275ml瓶装汽水单价为8元。在部分餐厅,冰峰200ml装的价格都已经到了6元。
相比于可口可乐3元的价格,国民饮品几乎没有优势。
这些年来,连榨菜都涨了10多次价,但占据寡头地位的可口可乐却一直没有涨价。
3元,一个战略型的价格,是可口可乐的杀招。定价低于这个价格,中小品牌肯定赚不到钱;定价高于这个价格,用户又不咋埋单。
当然,可口可乐3元钱依旧能挣钱。这个品牌每年在中国要卖掉100多亿瓶汽水,进入了1000万量级的终端,从成本上来说,低到国民饮品难以企及。
大窑汽水用一个“大瓶装”,巧妙地逃开了可口可乐设置的价格窘境。当今消费者确实精明,但在线下消费比重占绝对大头的饮料行业,不止于每一个人都会看着容量计算谁更划算。
此外,550ml大瓶装的大窑汽水,定价却与其他240ml的国民饮品差不多。比如京东上,大窑汽水玻璃瓶装520ml*12瓶售价62.00元,而北冰洋玻璃瓶装248ml*12瓶价格就达66.90元。
这样一来,就能在众多“复活”的国民品牌中脱颖而出。
大窑与北冰洋价格比较
图源:京东截图
整体来看,大窑汽水的思路很清晰:
对寡头可口可乐的战略是错位,避免直接和显性的竞争;与同类国民品牌的战略是正面刚,用价格优势鹤立鸡群。
惹不起的躲得起,可以较量一下的正面刚。
这像极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言,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反倒是荆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窑汽水第一战,就是绕开曹操、孙权,拿下这个“荆州”。
总结大窑汽水年入30亿,核心在于大容量和相对较低的价格。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大窑汽水能比北冰洋、冰峰等产品做得便宜?市面上没有确切的讨论,但大致存在以下几点:
首先可能是产品成本更低。
大窑产品详情
图源:大窑
同样是橙子味的饮料,北冰洋叫橙汁汽水,他的产品中含有浓缩橙汁,果汁含量超过2.5%。
而大窑橙诺,被叫做橙味饮料。看他的配料,主要是水、白砂糖、蜂蜜、食用添加剂和食用香精。
对比同行冰峰的招股书,2021年上半年,其除开包装的原材料成本中,占比第一的是白砂糖,第二就是浓缩汁。
按此来看,不添加浓缩汁的大窑汽水,在产品成本上可能更低。
其次可能是物流费用较低。
从据官方信息,大窑2014-2017打造了内蒙古和宁夏两个生产基地,2020年在长春、乌兰浩特、承德设立代加工生产基地,2021年,新增3家现代化工厂。
与其他品牌不同,大窑汽水在全国各地搞生产基地。这样一来,物流成本将大大降低。
图源:微博@大窑饮品
这在食品企业达利集团身上有先例。在达利食品的官网中,有一段话被突出了,“在成都设厂(1997年)是达利食品历史上的转折点”。
而目前,达利食品在全国18个省区建立21家子公司共36个食品、饮料生产基地,1个马铃薯全粉生产基地,从而使得每一个工厂都距离终端更近。
要知道,对全国性品牌而言,物流费占营收的比重普遍高于5%。而达利食品物流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一直低于2.5%。
低物流费用,是低价的关键。
最后可能是渠道费用较低。
目前,大窑汽水主力深耕的渠道是餐饮渠道。比如在北京市场,其主要就布局面馆、麻辣烫等单体餐饮店,连锁餐饮暂未进入,更不用说一些商超或便利店了。
单体小餐饮店的布局,实际上门槛比较低,只要经销商业务员多跑动,基本不需要其他额外成本。但商超、便利店或是一些连锁餐饮,就会产生不少的入场费、条码费、堆头费、促销费等一系列费用。
当然,经销商有足够的积极性去动销大窑汽水的产品。
据称,大窑嘉宾果味汽水,到经销商层面的到岸价为17.5元/箱(12瓶),经销商给二批商的价格为21.5元/箱,终端发货开票价为30元/箱,并且5件赠一件,合到25元/箱。
由于大窑的主流产品为玻璃瓶,返瓶一件瓶赠酸奶,或者9个瓶子换一瓶大窑汽水。
按此计算,目前大窑汽水的终端售价为5-6元,一瓶终端商毛利可达3-4元。
另一个算法是,大窑汽水给经销商的出厂价,仅为零售价的35%左右。这是整个饮料行业都难得的让利,对比其他食品饮料品牌,达利那里是50%左右,加多宝那里大于55%,旺旺和蒙牛蒂兰圣雪超过60%。
这种让利大大提升了经销商的积极性。有经销商表示,其负责一个县的餐饮渠道,每天出货量500-600箱,而在代理群里,有些代理商每天能出货几千上万箱。
低价战略正在换取规模增长。
图源:微博@大窑嘉宾
需要强调的是,大窑汽水年销30亿的数据,只是外界保守估计,没有得到品牌方的证实。
如果真实数据确实与此相差不大,那说明大窑汽水早已将企图上市的冰峰,以及翻红的北冰洋等品牌远远甩在身后。
就凭这一点,大窑汽水足以成为国民饮品复兴的标杆案例。
但对比可口可乐,其在中国内地的2021年销售收入是436.68亿元,其中碳酸饮料占了319亿元。也就是说,国产碳酸饮料表现最好的大窑汽水,不足可口可乐的1/10。
好在,当前如元气森林等新锐品牌也加入到这个赛道的竞争。国产饮品,与两乐双雄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关键词: 大窑汽水 大窑汽水,一年卖30亿
融资丨「鼎持生物」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草资本、中垦基金领投,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加快鼎持创新动保产品(疫苗、生物药物)的管线研发和产业化
融资丨「艾科达」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毅达资本、中信医疗基金领投,本轮融资资金将助力艾科达持续深耕凝血领域及试剂原料研发生产、提升生产规
融资丨「鼎持生物」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草资本、中垦基金领投,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加快鼎持创新动保产品(疫苗、生物药物)的管线研发和产业化
融资丨「艾科达」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毅达资本、中信医疗基金领投,本轮融资资金将助力艾科达持续深耕凝血领域及试剂原料研发生产、提升生产规
移动终端安全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22年我国移动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将达到107 3亿元。
除了布线问题,千兆交换机 路由器是必备设备了。
9月21日,中国移动在苏州与投资者、分析师召开座谈会,并组织参观了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旧交叠的时代,理解“数字化”显得更重要。
目前,监测性设备运用到交通工具中在我国尚在推行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也都在完善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