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15:26:44 来源:创业邦
失宠“达利”,行业遇冷,昔日凉茶“老二”和其正还能逆袭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者按:本文系创业邦专栏作者远川投资评论原创作品,作者张婕妤,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一位渠道经理在某个500人私募交流群里抱怨:董承非怎么能这么保守?
董承非加入睿郡后的第一个产品募集高达45亿,被称为今年业内的“罕见爆款[1]”。但从5月17开始运作的睿郡承非系列,在建仓期恰好赶上了市场的大反弹,因此遭受了一种不太一样的“非议”:涨得太慢了。
在经历了年初的深跌之后,市场在4月底突然启动,到6月底的时候,已经迅雷不及掩耳地反弹了20%还多。相比之下,董承非的新产品5月份净值上涨0.04%,6月上涨1.35%,显得多少有些掉队。
被客户质问的渠道销售们,索性拉了一张私募反弹速度PK表,发现各家虽然方差很大,但趁反弹平均把净值往上带个10%也还是有的,正圆猛人廖茂林更是把某只产品的净值从0.51干到0.92。
今年自立门户的大佬越来越多,2022年方才过半就有董承非、管华雨、崔莹、周应波、王国斌等。「大佬」的新产品供给上得飞快,市场容量有限,渠道自然是一边眼花缭乱,一边挑肥拣瘦,货比三家。
但董承非真的保守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理解两个东西:建仓期和安全垫。
没有管过钱的人,其实很难理解“安全垫”的意义。
所谓做“安全垫”,就是指新发行的基金在刚开始运作的一段时间,采取相对稳健和保守的投资策略,在净值提升到某一安全水平——比如1.05或者1.1——之前,保持低仓位运行,防止出现极端情况净值跌破1。
比如一个典型的基金经理,会在建仓期设置30%或者50%的仓位上限,新基金主要配置一些自己跟踪较久、把握较高、下跌风险较小的标的。相对老产品,这种策略「防守性」绰绰有余,但「进攻性」不足也是显然的。
董承非在产品募集阶段时的路演里,曾表示自己会分步建仓,积累安全垫,“市场维持在这个水平,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话,我可能会很快完成0%-50%的仓位的建仓过程。”
但结果市场就表演了一个勿谓言之不预,大幅反弹了。
睿郡承非的6月月报显示,新产品的股票直投只有两层仓位,且以高分红的电信运营商为主要投资方向。董承非在这份月报的市场回顾和展望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理性回应了自己的谨慎——
“也是没有想到市场的情绪直接从冬天切换到夏天,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在国内外政策的刺激下成为中观维度的亮点,被市场资金疯狂追捧,这两个板块目前接近前期高点……感觉目前的行情有些像 2009 年和 2015 年 9 月底以后的一个混合体……这个估值水位和经济基本面的匹配情况看,总体我们还是会谨慎投资,将风险资产比重控制在一定承受度之内。”
如果用大白话来翻译一下,就能明白地了解董承非对所谓「踏空」的解释:
1. 市场从熊转牛切换速度太快,实在没想到;2. 新能源和光伏太贵,自己不想追;3. 估值水位高于经济基本面,后面还要继续谨慎。
其实,翻翻董承非的过去,这个手法也挺符合他历来的「建仓哲学」。
上一次董承非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里发新产品,是2015年7月1日成立兴全新视野。同样是一个立足于绝对收益的产品,同样是对市场前景并不乐观,董承非为了不让产品净值跌破1,也是先做安全垫再上仓位。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来,董承非在最开始的一个季度只买了7%的股票。之后股灾3.0加上2016年年初熔断,董承非花了一年多才把新视野的股票仓位做到50%的仓位。至于满仓?那是从来没有满仓过。
因此,私募首秀的出手虽称不上惊艳,但对于买入前做过功课、充分认可董承非的持有人来说,他的谨慎倒是一如既往、高度自洽。套用前阵子让奥迪直接抄去当广告词的那句诗——就是「小满胜万全」。
反过来,如果买私募是为了抓反弹,第一不应该买一个需要建仓的新产品,第二应该找一个能够游走于市场情绪里的博弈高手。当然,如果都具备提前预判反弹的能力了,自己下场博弈岂不是更好,何必多花2%+20%呢?
因此,虽然5月-6月的猛烈反弹让建仓期变得进退维谷,但不论如何,对于一个有两年封闭期的产品来说,两周甚至是两个月的净值还远远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建仓期的「保守」,不是真的「保守」。
这也引出了另外一个我们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越是珍惜自己职业生涯前途的人,才会越重视「安全垫」。
私募行业看起来光鲜,但不论是投资巨佬、大佬、还是细佬,他们刚出来做私募的那一刻,手枪里都只有一发子弹。
资管行业有个特征,就是无论段位如何,基金经理在净值曲线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第一支产品就给客户造成较大的亏损,甚至清盘,那么会在市场上迅速形成极坏的口碑,既伤害客户又伤害渠道,很难在江湖上翻身。
此外,大部分私募产品都会设置清盘线,这意味着如果刚开始运作就遭遇下跌,比如跌到0.85或者0.8,逼近清盘线,那么「清盘=职业生涯重创」会极大地影响管理人的心态,束缚他们的动作——风控限制仓位,心魔影响发挥,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相当于刚上私募赛场,枪里就一发子弹,打不中就意味着滚蛋。因此,第一只产品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即使是业绩非常好的私募公司,对刚发行的新产品通常也要做“安全垫”,而不能简单复制老产品的操作。原因很简单:购买新产品的持有人通常都是新用户,新用户没有浮盈,一旦下跌,体验会非常差。
比如某一家私募有A和B两个产品,A是老产品,净值为3.0,B为新产品,净值为1.0。如果策略复制,那么一旦下跌20%,A净值为2.4,B净值为0.8,A持有人浮盈大还能扛住,B持有人心态则会完全崩溃。
更关键的是,一旦逼近清盘线,仓位和策略都会大受影响。B产品从0.8涨回1.0的难度,远远高于A产品从2.4涨回3.0的难度,尽管都是上涨25%。而对客户来说,赎回B产品,去买操作没有束缚的基金,显然更香。
以同犇投资为例,其代表产品同犇1期从2014年3月下旬至2021年2月中,累计收益率超过750%,业绩靓丽。然而2021年3月末成立的新产品同犇消费12号,在没有净值安全垫的情况下,仓位迅速提到6成以上。
产品成立4个月之后,伴随核心资产的下跌,同犇消费12号的净值跌破0.8。而今年这轮回撤后,跌走了浮盈的同犇1期净值至少还有4.3,但同犇消费12号只剩下0.7。这两个产品的持有者,心境恐怕大有不同。
私募的生存环境,远比旱涝保收的公募残酷。再辉煌的昔日曲线,一旦下到私募的竞技场里,大家也只给一次机会。比如提起陈扬帆(前兴全明星基金经理)和王海雄(前华夏明星基金经理)的名字,还有多少人记得呢?
在很多时候,激进的妙手,未必能够回春;稳健的俗手,反而可以续命。
而在这两年,资管大佬们「晚节不保」的故事,足够写一本资管版的《大败局》。再有名望的大佬,一旦被贴上「不会投资」的标签就等于彻底完蛋。真正能够从「出师未捷盘先清」的阴影里走出来的人,凤毛麟角。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净值一飞冲天的确能吸引更多的流量。但对于一个刚成立的新产品来说,「涨得快」的反面是「跌得快」,稳健和保守既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也是对第一次给你信任的客户负责。
一位百亿家办的负责人在交流时跟远川讲:“我们也在观察董承非,但如果他一上来就高仓位博反弹,即使跑赢指数,未来我也肯定不会投他。”
最近,王国斌跟方三文做了一场被戏称为“翻车”的对话,宣传片的标题叫做:管理好心性,是成功投资的一半。
不做基金经理的人浅听一耳,会觉得过于空洞,但对于把自己名字写在净值曲线前面的基金经理来说,这其实就是每天每月每年的修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在基金经理身上,就是牛市里耐得住性子,熊市里坐得了板凳。面对市场反复、净值压力、管理内耗……基金经理的可靠度,最终来自他们自身的独立性,而不是与市场的共识度。
万事开头难,建仓是第一关。董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解法,现在压力来到了即将建仓的其他老师这一边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关键词: 残酷建仓期董承非的选择
西门子投资美国最大公用充电桩ElectrifyAmerica,估值164亿丨海外邦,成立不到6年的EA,其实是大众汽车为“排放门”事件赎罪而诞下的产物。
融资丨「瑞博生物」完成4000万美元E轮融资,加速核酸药物研发,本轮募集的资金将继续支持瑞博生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多品种全球开发、以及现有
西门子投资美国最大公用充电桩ElectrifyAmerica,估值164亿丨海外邦,成立不到6年的EA,其实是大众汽车为“排放门”事件赎罪而诞下的产物。
融资丨「瑞博生物」完成4000万美元E轮融资,加速核酸药物研发,本轮募集的资金将继续支持瑞博生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多品种全球开发、以及现有
新要素、新规则、新格局”的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机器会思考吗?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聪明吗?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或许可以做到了。
由于大姨太预计今年年底就会过渡到基于PoS的以太坊2 0区块链,导致大量以太坊矿工转而去挖以太经典。
在过去一年中,web3 0的概念在全球以“病毒式”的速度传播。
海外多家权威媒体热议波场TRON:为互联网去中心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