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1 05:03:28 来源:创业邦
对于手术机器人这类高壁垒的医疗技术公司,要想跑出来,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
作者丨吴中雪
编辑丨信 陵
图源丨摄图网
有人说,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垄断。按这个标准,医疗器械领域的“达芬奇”就是榜样。
这个以著名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达·芬奇命名的手术机器人,自2000年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以来,已推出四代产品,占据全球超80%的份额,称霸市场20多年。
手术机器人辅助临床手术以精准度高、灵活度高、可重复进行操作及避免疲劳和情绪等人体生理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等优势,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并缩短手术时间,已经成为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世界每25秒就有一起达芬奇辅助完成的手术。2021年,达芬奇背后的美国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依靠150万台手术,实现57.10亿美元营收,净利润17.05亿美元。
“印钞机”般的效应吸引众多的入局者。近几年,医疗科技巨头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史赛克纷纷砸钱入局。国内起步稍晚,但势头更猛。
据睿兽分析统计,去年一年,国内手术机器人赛道就发生了超30亿元融资。其中,腾讯投资英国手术机器人公司CMR Surgical,美团投资深圳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康诺思腾。今年一季度手术机器人涉及7起融资事件,有5起单笔融资过亿元。
近日,一家来自深圳的手术机器人公司——精锋医疗,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如果不出意外,它将成为继天智航、微创机器人之后,国内第三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手术机器人公司。
在众多的达芬奇追赶者之中,精锋医疗有何不同?
85后博士夫妻创业
获30余家机构追捧
医疗圈夫妻合伙创业的不少,业内耳熟能详的像恒瑞医药孙飘扬、钟慧娟夫妇,药明康德李革、赵宁夫妇,精锋医疗的背后也是典型的一对夫妻搭档,双方均有近10年手术机器人研究经验。
两位创始人王建辰博士和高元倩博士曾在天津大学机械学院读硕士,专注手术机器人方面的研究,二人均师从中国著名的机器人专家,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后者与威高集团联合研发了首个国产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妙手”,去年已获批。
2016年,二人分别被公派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继续博士深造,继续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研究。
2017年,王建辰回国,在深圳龙岗创业。王建辰曾对媒体表示,他深受麻省理工创业氛围和导师的影响,崇尚技术改变世界,技术应该通过产品来影响社会。
彼时手术机器人并不受资本关注,那一年微创机器人的鸿鹄手术机器人才刚刚立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装机量还不足80台。到了2018年,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借助达芬奇机器人完成手术1198例,创下当年达芬奇单机年手术量的世界最高纪录。
未满足的庞大需求已经显而易见。
在临床应用上,手术机器人可分为四大类:腔镜手术机器人、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他手术机器人(包括泛血管机器人及经皮手术机器人等)。
精锋医疗把产品瞄准了腔镜手术机器人,这一最大的细分市场。
经过短短几年的研发,精锋医疗已经建立了以机器人技术为中心的三大产品管线,包括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超高清立体内窥镜,并且已完全独立掌握了手术机器人所涉及的结构设计、系统控制、运动算法与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项核心技术,累计申请及授权专利超过460项。
根据招股书,精锋医疗是国内唯一一家、全球第二家同时掌握单孔手术机器人及多孔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公司。其中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已经成功完成泌尿科、妇科双科室临床注册,预计2022年产品上市。
另外,单孔手术机器人SP1000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已于2021年4月获得通过,且已启动临床试验注册,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单孔手术机器人产品。
自成立以来,精锋医疗也备受资本关注。
短短5年,精锋医疗已经完成7轮超20亿元融资,吸引了淡马锡、红杉、联想之星等30余家机构的支持,投后估值达到15亿美元。
不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医疗板块回调,疫情等因素,港交所18A企业(按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中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标准上市的企业)有不少已经跌破发行价,上市破发更是成常态。选择在此时上市,对于精锋医疗来说,不得不说是个挑战。
对此,有投资人对创业邦分析,市场现在处于调整期,可能一年或者两年,谁也说不好,现在差,可能往后更差,上市融到钱,口袋里装着子弹继续往前走,才能熬过冬天。
从招股书来看,精锋医疗产品尚在研发阶段,没有任何产品收入,仍处于亏损阶段。2020年、2021年亏损净额分别为人民币7940万元、3.49亿元,也即两年累计亏损4.3亿元。
在递交招股书之前,精锋医疗账上还有15亿现金。但是随着产品迈向商业化销售,前期建设工厂、营销推广等也将是很大一笔开销。
前不久,微创机器人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2021年净亏损5.83亿元,2020年上市的天智航亦处于亏损状态。对于尚在产品研发及商业化探索阶段的国产品牌来说,恐怕盈利还需要一段时间。
国产品牌亟待破局,
实质性竞争或在2023年开启
长久以来,达芬奇的制霸密码主要在于:第一,建立技术专利围墙,让后来者没办法快速跟进。据了解,达芬奇前瞻性地布局了2000多项相关专利,包括多自由度手术机械臂、前端手术器械、三维立体视觉定位、人机交互等等,几乎覆盖了现有同类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所有技术保护点。
第二,强大的商业模式,依托手术机器人+耗材+服务的盈利形式,创造源源不断的收入。尤其是耗材,比如机械臂是一种高值耗材,使用10次即自动锁定,必须更换,而达芬奇一条机械臂的价格约为人民币10万元。2021年,耗材为直觉外科贡献了超过60%的收入。
在国内,达芬奇机器人售价为人民币2000万元左右,再加上每年的维护费用及耗材费用,很多有需求的医院也望而却步。
从2006年国内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到2021年底,全国累计装机仅262台。
对比美国,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2020年,美国多孔及单孔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的数量为877,450台,中国为47,379台,美国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的渗透率为13.3%,中国仅为0.5%。
而目前国内市场,除了达芬奇外,国产品牌微创图迈和威高妙手也已经分别于2022年1月和2021年11月获批,销售量暂时还没有对外公布。对于产品尚未获批的精锋医疗来说,挑战无疑会更大。
一位关注手术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对创业邦表示,对于手术机器人这类高壁垒的医疗技术公司,要想跑出来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第一,产品能力,医生一天要用十几个小时,所以需要的一定是90分的产品,而不是60分的产品。第二,需要有很强的商业化能力;第三,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去更快地占领市场,更快地推进临床研发。
手术机器人涉及到算法、硬件、软件、自动控制,对精准度、精确性要求非常高,所以虽然有很多公司做,但是做到90分绝非易事。据招股书,精锋医疗多孔手术机器人在泌尿外科临床手术部分参数已超越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在商业化上布局上,精锋医疗计划2022年下半年在上海临港建设生产中心,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每年可生产超500台腔镜机器人,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另外在深圳也设有生产基地,年产能约为80台手术机器人。
今年1月,精锋医疗还挖来了前GE医疗大中华区CT业务部总经理陈宗希担任首席商务官(CCO),迈出了商业化非常关键的一步。
当然,除了腔镜手术机器人外,其他如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也已经有相应的产品获批,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手术机器人国产替代的步伐在逐步加快。
总的来说,由于目前国产品牌仍处在商业化早期阶段,随着更多产品的陆续获批,进医院及商业化销售,真正的竞争或许才刚刚开始。“我觉得2022年下半年,或者说2023年才进入实质性商业竞争阶段。”上述投资人说。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头条精选 85后博士夫妻创业,
融资丨文旅元宇宙企业「方天圣华」获5000万Pre-A轮融资,俐儒资本独家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增加AR技术研发,拓展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建设更加
5月20日消息,据晚点LatePost报道,柔性显示屏制造商柔宇科技本周三开启了一轮裁员。报道称,5月18日,柔宇HR开始告知部分员工裁员决定,所
5月20日消息,据晚点LatePost报道,柔性显示屏制造商柔宇科技本周三开启了一轮裁员。报道称,5月18日,柔宇HR开始告知部分员工裁员决定,所
TECH数字中国技术年会即将开幕。
5月16日,象寻App官微发文称《祝象寻早日倒闭》刷屏网络,引发关注。
近日市场消息,京东科技(原京东数科)原定计划今年赴港上市审批未获通过,因未获得审批方通过。
2020年3月,全球疫情冲击实体经济,科技行业也未能幸免。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亚太区总代表刘萌认为,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