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19:30:48 来源:创业邦
焦虑背后是现代人的一种新·休闲观。
编者按:本篇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郑晓慧,编辑:唐也钦,设计:戚桐珲,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每天下班坐上公交或地铁,正打算拿出手机打开背完今天的30个单词,突然,一条消息弹了出来。
要回吗?但上次回了以后你们聊了一路,单词一个没背,第二天要背双倍;不回吗?但回一下只要几分钟……你挣扎了一下,还是打开了对话框。
于是,相似的剧情再次上演。回完这条消息后,一条新消息又弹了出来,这次是最新的热门话题,然后是热门视频。直到一个小时过去,你才意识到今天单词又只背了一个,并感到焦虑。
我们发现,这样的焦虑越来越常见。换句话说,继“碎片信息焦虑”后,不少人开始患上“碎片时间焦虑”。
根据数据和采访,我们总结了3种“碎片时间焦虑”的现象,并探讨了造成这种焦虑的原因,以及背后所体现的现代人的一种新·休闲观。
通勤时、排队时、午餐后休息时……这些零散的、原本没有任何计划的时间片段,都被统称为“碎片时间”。不知道该在碎片时间里做什么,是人们普遍会有的第一种焦虑。
回溯每个人第一次高强度使用碎片时间的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备战高考时。在“一分落后一千人”的大红色标语下,不少人早餐时背单词,午休时背历史知识点,睡前20分钟还要再复习一遍今天的知识点。分秒必争,只为考大学。
但进入社会后,不少人都再也没有这样明确、清晰的目标。毕竟,对打工人来说,光是完成工作,就已经用尽一天的力气。
“每天地铁单程要40分钟,但我上班的时候还没睡醒,下班的时候脑子就宕机了,哪有精力想什么目标不目标的,能平安健康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设计师蛋筒(化名)说。
目标、意义感缺失是一方面,计划太多、不知道怎么安排计划是另一方面。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2018年对2007名受访者的调研结果,尽管有88.5%的受访者注意利用碎片时间,但59.1%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没法在碎片时间投入做事,还有35.4%的受访者直接坦言自己缺乏规划时间的能力。
插画师小北(化名)总是有很多事情想做。“想学画画、学厚涂、想学3D建模、想看书、想看电影……”但因为无法按“重要-紧急”的程度进行先后排序,什么都想专门留出一块完整的时间来完成,反而什么都做不成。
和上述不知道为什么焦虑的人群不同,有一部分人会预先计划好自己要在碎片时间里做什么,但最终结果总是浪费时间。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不少人都是抱着好好利用碎片时间的心态打开手机,却最终掉进了信息流的“兔子洞”里,无节制地一直上下滚动屏幕。
“心里想着回完朋友的微信就结束,但等朋友的回复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去刷朋友圈,刷完朋友圈就会想刷微博、小红书、淘宝……感觉已经形成了一套流程,不走完这个流程心里就不舒服。”笑笑(化名)说。
当然,技术的发展和注意力经济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美国学者伊桑·图西把“努力利用移动用户的碎片时间来创收的行为”定义为碎片时间经济。他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得出一个结论: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传媒公司把通勤族看作焦虑、忙碌、需要娱乐的一群人”,这样通勤族就可以心无旁骛地享用“媒体零食”,一直滚动下去。
豆瓣小组“我发现个规律”中,也有不少组员意识到,碎片化工具看似让自己更方便地摄入更多信息,但反而降低了自己做事情的效率和记忆力。时间究竟是怎么过去的,自己也想不起来。
(图源:豆瓣小组截图)
于是,长期下来,人们逐渐养成快速且无限浏览的习惯。既无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又无法专心做真正重要的事。
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一项研究,“多任务处理”的本质更接近“多软件切换”,而且在不同的任务切换后,人们往往需要23分钟才能重新回到手上的任务中。
更让人感到焦虑的是,能意识到问题是一码事,能不能真正抵挡干扰又是另一码事。笑笑坦言:“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下一次还是会忍不住,所以每晚睡觉之前思考自己今天干了啥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又浪费了时间。而且一想到我明天可能还会继续这么干,就会觉得很焦虑。”
如果说有一部分人是“滚动上瘾”,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划了过去;那么还有一部分人则是“金句上瘾”——就算时间不多,也要用碎片化的知识填满。
听播客是小马(化名)填充碎片时间的方法之一,哪怕只能听10分钟,他也会按下“播放”键。“一开始还好,后来发现我有点魔怔了,觉得听播客还不够,还要一边看知识帖,最后整个脑子就炸了,一个播客放完了,也不知道它说了啥,只记得热搜第一的内容很离谱。”
另一问题是,在碎片时间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往往也是碎片化的、零散的,看似了积累很多,实则信息过剩,“过目就忘”。
2019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在碎片化学习后,接近一半的人对知识的理解只是“大部分只能简单记忆,有印象”,能够把知识“整合为实用的整体,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的人数比例不到5%。
盲目追求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本质上是通过“压榨”消化知识的时间来实现的,借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眼睛懂了,但大脑没懂”。
所以,即使在碎片时间看过大量的金句,也只是囫囵吞枣,依然过不好这一天。
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一切”。只有最大化利用所有时间,提高单个时间单位的效率,才能笑到最后。
在消费主义话术的催眠中,人们的焦虑无处可逃。比如不同类型的“时间管理大法”——“把你一天的碎片时间加起来,有完整的2个小时”“利用好你的碎片时,就能一个月读完8本书”;还有一些与同龄人比较的话术“你的同龄人,都在利用碎片时间偷偷逆袭”“24小时时间记录法,不浪费一分一秒,人生一路开挂”等等。
结果是,工作、学习和休息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本可以用来好好休息的碎片时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人们的负担和压力——如果错失了高效利用碎片时间的机会,大家就会不自禁地陷入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状态中,感到后悔和自责。
正在牛津大学就读博士的小许(化名)认为自己有严重的“碎片时间焦虑”:“生活在卷王中心,随时都会焦虑。博士虽然是个好title,但沉没成本太大了,对口的工作机会却没有那么多。所以如果我没有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本专业或一些增长技能的知识,我就会觉得我被落下了,以后就会找不到工作,然后成为loser。”
所以,即使有时候想要让自己喘口气,小许也会选择“倍速休闲”模式。如《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的,视频用户选择“快速看”的原因除了跳过不喜欢的剧情外,第二大原因就是因为时间有限,想要提升看剧效率。
快速休息,然后快速恢复工作状态——这种对速度和成功的追求,让人们不仅希望能占有更多碎片时间,同时也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之中。
人们对碎片时间的利用和焦虑,离不开效率、价值。
这种逻辑,和人们尝试减少睡眠时间的逻辑是一样的。学者乔纳森·克拉里在《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一书中提到,如果有一种药物可以让人连续工作100个小时,一部分著名的学者会十分赞同。
“为什么要反对呢?如果能更灵活地安排睡眠以及减少睡眠时间,难道不正赋予我们更多的个人自由,使我们有能力追随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来生活吗?睡得更少不就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尽情享受生活’吗?”
但问题是,碎片时间、乃至其他时间的使用价值,究竟是由谁决定的?我们每个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想要享受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或许,我们都应该从对时间的焦虑中跳出来,好好休息,好好想一想。
参考资料:
1.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李霜璐,2019
2.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3. 《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美)乔纳森·克拉里,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
4. 《闲暇变现:如何抢占海量碎片时间》,(美)伊桑·图西,中信出版社,2021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关键词: 碎片时间 碎片时间绑架了多少焦虑
海外创投丨SaaS解决方案提供商「Connecteam」完成1 2亿美元C轮融资,Stripes、InsightPartners共同领投,Connecteam的应用程序为管理者和员工提
全球最会赚钱的车企要IPO了:中国人每年买走近10万辆,保时捷凭什么值850亿欧元?,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保时捷,但中国人最喜欢。
2021年6月底刚拿下聚洵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洵半导体)51%股权,科隆股份(300405)如今就要火速转让了。3月1日晚间,科隆股份
记者2月17日从青岛市人社局获悉,根据国家人社部和山东省人社厅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工作部署,山东省社会保险信息系
开年以来,伴随A股市场剧烈波动,风格激进、波动较大的成长型基金纷纷熄火。然而,过去几年一度被市场边缘化的红利低波基金,却因年内普遍
2022年以来多家资管机构发布自购计划,本轮自购规模超过23亿元。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目前已有东海证券、前海开源基金、中银基金等机构逐
2月17日,高途发布公告称,据北京市最新监管要求,公司将在2022年2月底前停止向高中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辅导服务,预计将对公司2022年及以
*ST德奥(002260)近日利空不断。2月17日晚间,*ST德奥公告称,公司于2月17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