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09:25:52 来源:商业新知网
这些年以来,我对生态和技术的关注主要放在以太坊上,而没有放在比特币上。乃至于说起比特币,我基本上只把它当作加密生态中的价值标杆和价值存储看待,而对其生态中发生的技术进步和生态应用极少关注,也不太重视。
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各种协议的涌现让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放下内心此前存在的对比特币生态的某种轻视,深入到各个协议去了解它们到底在做什么?围绕这些协议所打造的各种新型资产到底是什么?以及这些新型资产有没有可能凝聚新的共识从而产生新的价值代币?
(相关资料图)
一个生态中资产的价值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脱离实际用途纯粹因为文化、传播等形成的共识(典型的如NFT);另外一种则是因为实际用途产生的直接价值(比如能产生权益的一些DeFi代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仅仅讨论第一种:纯粹因为文化、传播等形成共识,从而给代币赋予价值。
目前基于比特币生态的各种协议打造的代币资产基本上都分为两类:一类是同质化资产,类似于以太坊的ERC-20代币;另一类是非同质化资产,类似于以太坊的ERC-721代币或者ERC-1155代币。
对于第一类同质化代币,当下最火热的当然就是BRC-20标准以及基于BRC-20标准改造升级的ORC-20标准。而这两类标准都基于Ordinals协议
对这两类标准和Ordinals协议的技术细节网上的相关文章已经汗牛充栋,在此我就不再赘述技术细节了。
我最关注的一点是:Ordinals协议生成的资产到底安不安全?到底是不是像广泛传播的那样不可篡改。
这一点是一切加密资产价值的核心和根本保障,也是传统的互联网数字资产根本无法和加密资产相提并论的。
这种核心和根本保障在技术上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代币资产依托的区块链,二是构造代币资产的协议。
以太坊ERC-20代币依托的是以太坊,构造资产的方式是不可篡改的智能合约。这两点保障了ERC-20代币在技术上的根本安全。
Ordinals协议依托的是比特币,这一点无疑是让大家放心的。但它的协议呢?实际上存在一定的隐患。它的协议数据是存在于见证数据中的,而理论上见证数据可以通过硬分叉删掉。
所以在根基上Ordinals存在一定隐患,这个隐患来源于协议而非底层区块链。
虽说ORC-20相比BRC-20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在我看来并没有根本上的提升和变革,所以这两类标准基本上可以看作一类。
而这两类标准如果最终能产生出纯粹因为文化、传播而有价值的资产,恐怕主要还会是BRC-20标准中创造的早期代币资产,因为那些早期资产占据了天时的优势比较容易凝聚共识。
至于利用Ordinals创造的比特币NFT,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比特币NFT的数据全部在链上而以太坊NFT的数据(尤其是图片数据)并不在链上,因此比特币的NFT比以太坊更加安全。
这个说法实际上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首先现在以太坊上的NFT同样有全链存储图片的NFT,其次以太坊的NFT项目很多不把数据存储在链上不是因为技术上不行,而是因为经济上不划算。
以太坊的ERC-2569标准就定义了图片数据如何在以太坊中存储的方式:即用SVG格式的文件将图片完整地存储到以太坊上。
这个标准是由国内一个极客团队提出,于2019年提交到以太坊EIP标准库并在当年就创造了图片完全存在于链上的NFT。大概在2020年海外开始有团队利用这种方式创造了全链存储的NFT项目并在Opensea上发售。
不过更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加密朋克的原创团队Larva Labs也利用这种方式大概在2021年将10000个朋克的图片重新全部上传到以太坊上进行了全链保存,使得这10000个加密朋克的头像和以太坊共存了。
但无论采用什么标准存储,一个基本原则永远是不变的:那就是只要数据量大,成本就会高,在哪条链上都是如此。
实际上,现在存储在比特币上的NFT图片其大小也有一定限制,不能存储太大的图片。这也是出于对经济成本的控制。
所以无论往比特币上存储图片还是往以太坊上存储图片,都不存在技术障碍,只存在经济上的障碍。
关键词:
孙燕姿回应“AI孙燕姿”;阿里云回应裁员7%;微软CEO宣布:Windows的“AI时刻”来了;中国批准微软收购动视
与传统RAN相比,使用OpenRAN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电信的安全风险格局。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领域中新的消费模式和场景不断拓展。
中国移动“网赋强基数智百业”行业专网暨企业无忧发布会5月17日在北京举办。
“天才少年”,是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于2019年发起的一项招聘计划,旨在吸引顶尖人才。
高度活跃的用户生态下,一种高粘性同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