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 12:11:19 来源:商业新知网
来源:格隆
作者:万连山
(资料图)
作者 | 万连山
数据支持|勾股大数据
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十多年前,当聊乔布斯和iPhone还是少数人的酷炫话题时,包括聊得最嗨的那批人,都没有意到,“移动互联网”这个东西,将如何迅猛地再造这个世界。
此时此刻,同样的故事又在重演……
开年至今,ChatGPT的热度丝毫没有下降的意思,从市场释放的爱意就能看出来:能攀亲带故最好,非亲非故的创造条件也得上。
一方面,因为它确实牛。写诗歌、编代码、帮考试、绘画、吹牛无一不通,相比“人工智障”的前辈们,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处理游刃有余,且表现欲十足。
短短两个月,用户量就突破1亿,创造历史。
人们憧憬着,AI时代的大门,是不是就要打开了。
另一方面,则是恐惧。
令人惊叹的ChatGPT,只不过是AI初生儿,就近乎无所不能。等它进一步成长,必然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天翻地覆的变化。
届时,绝大部分人,会不会成为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 无用阶层 ”?
这是个看似无解的命题。
01
进步的代价
自珍妮纺织机发明后,人类与机器的冲突,始终是一个广受青睐的主题。
1811年3月,英国本土。
随着自动化纺织机的普及,工厂主们不再需要技术娴熟的工人,更倾向于雇佣廉价的无技术劳动力操作机器,节省成本。
大量手工人因此失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伦敦、曼彻斯特等率先工业化的城市,穷人生活急剧恶化,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10年,仅有40岁。
为了生存,他们愤怒地集结在一起,砸毁机器和作坊。这股骚乱,短短两年便蔓延至英格兰全境。
史称“ 卢德运动 ”。
在与政府对抗的过程中,卢德党人大批入狱,或被流放到澳大利亚。
卢德主义者砸毁织布机
1907年,纽约市共有600名点灯人。他们的职责,是在每天黄昏时分,爬上路灯柱,点燃瓦斯路灯,避免城市陷入黑暗。
然而,1880年诞生的电灯,仅仅发展了20余年,就要取代这些人的工作。
当年4月,一场点灯人的示威游行,爆发了。
他们的结局显而易见。
历史上,类似的故事实在太多。
每次科技进步都会迅速淘汰一批人——而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收益,往往要在一代人以后,才能显现。
当然,至少以后来者的视角,科技进步的结果,总是好的。
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美国为例。
1909-1949年,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收获,美国成为电气时代的主导者,重大发明接连诞生,刺激汽车、飞机、电话、家电等行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职缺,美国贫富差距开始缩小。
这个时期,蓝领阶级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收入足以让一家人过上体面生活,并将后代送入大学接受教育。
在全民步入中产阶级的背景下,60年代的美国,贫富差距达到历史最低值,黑人平权、嬉皮士等 社会运动 风起云涌。
也正因如此,美国人至今都在怀念那个时期,这一点我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
但历史总是在不断前进的。
1946年出现的计算机,经过二十年的发酵,终于开始对人类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冷战秩序中,苏美两国通过电子和原子能技术,开辟出电子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拖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
彼时,美国报纸每日的热点新闻,几乎都是“自动化技术会不会导致失业”。
被逼无奈之下,肯尼迪不得不出面回应,称:未来10年,每周将提供2.5万个职业,给那些因为科技进步而失业的人。
从结果来看,虽然控制住了失业率,却无法保住注定成为“代价”的那批人。
随着各种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迈入了新台阶,作为美国社会中流砥柱的大批蓝领(大部分是机器操作员),重要性越来越低。
反之,受过大学教育的白领阶层,更受就业市场青睐;同时,美国的教育系统,并没有将更多人培养成适应新时代的高技术员工。
造成的结果,是低收入、高收入群体越来越大,只有中产阶级越发弱小,加速了阶层分化,从而导致美国今天的民主危机。
当然,科技革命并非唯一原因,同时还有冷战结束、超全球化等因素影响。
回顾前三次工业革命进程,我们应该能发现,它们有本质上的不同。
工业1.0,主要标志是水力和蒸汽机,实现了机械化,是“替代型”的科技变革。手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所以会导致大量人失业。
工业2.0,则是“赋能型”,主要标志是电力和电动机,实现了电气化。虽然在前期也导致了部分人失业,但期间诞生的无数发明,反而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
工业3.0,也是“替代型”科技变革,要标志是电子和计算机,实现了自动化,大批技术人员只能被迫转入服务行业,阶级分化加速。
那么,即将开始,或者说已经开始的工业4.0——智能化变革,是哪种类型?
很遗憾,大部分AI技术,都是“ 劳动替代型 ”。
02
失去的地位
在人类忙着卷来卷去的时候,AI已经完成了一次重要进化。
尽管ChatGPT的“无所不能”,只表现在部分领域,但鉴于其学习、进化的速度,我们可以客观和确定地说:
人工智能,已经并将深远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就目前而言,AI对各行各业的改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定制化和自动化。
先说定制化。
现在各种网购和短视频平台,基本都做到了精准推送,这是大数据根据我们跟系统的互动模式,来学习我们的喜好。
其优势在于,低成本地为每个人提供了“私人定制”。在没有AI的时代,这是不可想象的。
被大数据“监视”的感觉,我们已经体验了好些年了。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进一步发展,所有人的业余生活将更加丰富,看到的、听到的也更加复合自己的心意。
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型媒体越来越难做,互联网内容更加碎片化、去中心化,从而进入Web3.0时代,我们可以简单将之看作进化版抖音。
对个人而言,这种趋势是好的,能吃到更多数字时代的红利。
关于Web3.0的详细解读,请阅读 《Web3.0,数字资产革命进行时》
再说自动化。
前三次工业革命,已经让绝大部分手工生产实现了流水化生产。 而AI带来的,是决策自动化。
比如,工厂中对管道进行检修的前置作业是关停阀门,调度员每天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产生新的工作顺序并安排给工人去实施。
这样的日常流程中,调度员们虽然会尽力按照规程制定每天的任务,但不可避免会犯错且效率非常有限。
而这种“ 重复的、蕴藏可挖掘 ”的模式,如果交给AI,就能通过历史数据高效自动化流程,使得准确率大幅提升,调度员的工作内容,也从制定任务变为审核任务,负担大幅降低。
这种模式,大概率是未来大部分工业的发展方向。
而且还能再度进化。
AI虽然能作出决策,但数据来源还是依赖人工写Python代码和部署模型,这就造成了后续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比如数据格式的变化,或者自动化需求的变化都会导致前期的部署完全白费。
所以现在,许多企业都开始转入巨头们提供的一体化平台,比如英特尔的大数据分析和Analytics Zoo。
这类的平台的作用,就是把我们人工在制造和部署人工智能模型的过程进一步流程化,解决“从前100米到最后100米”的问题,从特征工程到模型部署和更新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发散一下,哪些职业和岗位,比较容易被AI取代?
据牛津大学研究:替代概率大于50%的工作与产业为,办公室文员、搬运工、店员、销售、林业、渔业、农业、建造业;替代概率30%-50%为业务运营和个人护理;比较不容易替代的为教育、管理、数学、服务机构、文娱、工程师、法律、医疗等行业。
总体估算,现代社会将有47%的职业被自动化机器取代,主要是低收入、低技术职业。
和前几次工业革命一样。
比如在英国,过去50年里,没有大学学历的劳工实际收入并无增长。而最富有的1%人口,收入翻了3倍。
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中,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很可能继续维持。
一批理想派,天真地认为,当AI普及后,人类的工作时间将大幅缩短,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
60年代,未来主义者曾抱有同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到2000年,美国工人的周工作时长将减少到14小时。
但事实告诉我们,时至今日,美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长依然超过40小时。相比60年代,并无变化。
套用哈佛经济学教授劳伦斯·卡茨的观点:
只有教育水平超过科技进步对职业的需求,将更多人训练成高技术人才,他们才有工作可做,从而使劳工阶层变得富裕。
这是我国如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但真正实施起来,真的很难。
就像80年代的美国一样。
毫无疑问, 科技的进步,必然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一部分上个时代的残留品,为之牺牲。
话虽如此,肯定没人想被牺牲的。那么,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未来,那些不容易被取代的职业,又有哪些特征?
或者说,人类继续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03
存续的意义
现代人很容易沉迷于简单的快感。
刷短视频是最典型的例子: 划划手指,永远都有新鲜的刺激满足我们最直接的需求,一秒钟的都用等。
饿了怎么办?切换到外卖app。看到好东西?直接点击下单……
这些过程中,我们所有的烦恼都被产品经理解决了,只剩下快感,一天到晚乐此不疲。等反应过来,天已经黑了。
你绝对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你会感觉特别空虚,突然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
即便AI再进化几个时代,它所能带给我们的,也只会是更多的快感和便利,而不是真正的“意义”。
各位,这就是AI时代,我们面临的最大危机,同时也是你我的机会。
此处的“意义”,特指只有人类才能创造的东西。
比如,我们看一部电影,可能会泪流满面,也可能觉得浪费时间。花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票价,我们从不同的故事中得到的感受完全不同。
这一点,AI是无法判断的。
尽管ChatGPT也可以写小说、写剧本、拍电影,甚至还能通过大数据计算,哪种表现手法点击率会比较高,工作效率千百倍于常人。
但是,它无法理解,故事到底激发了人哪种情感。
最简单的例子。
大多数人写给初恋的第一份情书,是在十几岁的年纪,基本还是初中生,不论文笔还是逻辑性,可谓一塌糊涂。
比如他说,电影院街边的树又落叶了,你还记得那条街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可能不是这样,青春期孩子的语气有点难模仿)
这些特有的构建的场景,只有相互交流的人才懂,旁人也能想象出画面。
只有AI不知道什么意思,甚至觉得狗屁不通。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 “交流” 和 “构建” ,这两者源自每个人独特的“灵魂”,是AI不具备的天赋。
ChatGPT可以学习生成情书,写最上等,最华丽的语句,一秒钟写一百万字,但那没有任何意义。
当共性被最大限度地满足之后,它的价值会越来越低,或者说,它不能满足人类更深一层的需要。
简而言之, 未来最稀缺的东西,是意义,不是效率。
这份意义感,是人区别于机器,作为个体存在最后的证明。珍惜你的独特性,它将是你在未来闪耀的最强武器。
假如你创造出的东西能够让一部分人感觉到,它是不可替代的,这段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那你就是人生赢家。
具体而言,是哪些工作?
最确定的是心理医生、护士、教师这类,本质上是沟通,且沟通的对象多样化,需要做到“看菜下碟”的职业。
以及类似上文写情书那种,创造出独特“意义”的工作。比如电影、文学,AI虽然能编出一模一样的情节,但不会有真情实感,很难让观众产生共性。
乃至科学、艺术、生活中所有关于“创造”的事物,仔细想想,其实有很多。
当然,万事万物都是与时俱进的。
无论如何,AI会渗透到所有人的工作中,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机共生的。
下图取自李开复的《AI Super Powers》一书,安全区的,是人机共生,人类主导,AI辅助;危险区的,是AI独自完成;Human Veneer区,AI是核心,人是表面的执行者;在滑坡区,AI正在缓慢取代人类。
显然,除了最危险的情况,其他三种,人类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而随着人与AI的合作逐渐加深,必然会催生出越来越多新的职业。
如同前几次工业革命一样。
归根结底,从商业的角度而言,ChatGPT是巨大的机遇;但从生产的角度而言,AI始终是是工具的一种。
工具,要为人服务。
至少在目前,相比起敌视AI,不如抢先学会怎么利用它。
在AI卷死人类之前,那些擅长工具的人,就会利用工具带来的效率,把不肯用工具的人先卷出局。
不要做最先出局的那批人。
04
折叠的世界
科幻小说《北京折叠》里,存在着一个特别的城市。
这个城市被划分为三块空间,每天有48个小时。
第一空间是上流社会,有500万人,可以享用48小时里24小时的支配权;第二空间代表中产阶级,有2500万人,每天拥有16小时生活。
第三空间是社会底层,有5000万人,一天只有6个小时生活。其中2500万是清洁工人,负责处理整个城市的垃圾。
某天,第一空间的领袖收到一份“自动化处理垃圾”的项目: 自动化设备、大规模提取、溶液消毒,成本低且清洁。
这个项目一旦得到实施,就能将2500万人的劳动力解放出来,去做其他事情。
解放2500万人,听起来很美好,但它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解放”=失业,这么多人该如何安置?
所以这个聪明但“反社会”的项目,最终被搁置了。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
当某种科技创新足够解放大批劳动力,但这些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合理安置的情况下,就草率投入应用,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许远远不是些许经济数据,就能衡量的。
再重复一次。
每次科技进步都会迅速淘汰一批人——而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收益,往往要在一代人以后,才能显现。
这不是杞人忧天,不是将来时,而是进行时。我们这代人已经身处其中。
2017年10月23日的《纽约客》的封面上,一位人类乞丐和他的狗坐在路边乞讨,施舍他的则是匆匆走过的机器人,它们甚至拿着咖啡,牵着机械狗。
这幅插画对应的是文章《Dark Factory: Welcoming Our Robot Overloads》,以密歇根大急流城的一座工程为例,讲述机器人是如何取代人类工人的地位。
绘画的渲染或许有些过度,却直戳人的内心。
等到技术真正成熟,人类能完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时,或许是下一代的事情了。
如果忽视阵痛,这种未来已经足够美好。 (全文完)
近期全球股市频频异动,国内市场也是暖风频吹,行情还能涨吗?投资机会在哪?风险又在哪?
融资丨「维旺光电」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昱能科技独家投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生产能力的构建、光伏跟踪支架业务的拓展及全球化业务。
融资丨「PanopticAI」完成超一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和戈壁大湾区领投,本次融资将用于促进该公司的市场扩张策略,巩固其
1、点击开始菜单,打开所有程序,找到cortana(小娜)",若您之前没有使用过小娜,按照提示操作即可,然后进入小娜的主界面。2、进入小娜主界
步骤1、打开Outlook Express后,单击窗口中的工具菜单,选择帐户。步骤2、点击邮件标签,点击右侧的添加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邮件。步
1、首先我们点击打开手机中的设置2、然后我们下滑找到通用点击进入3、接下来我们下滑点击vpn功能进入设置4、最后我们点击添加vpn进行设置即
骁龙X35支持的关键创新和其它性能提升,旨在赋能从入门级到顶级的新一代用例和应用。
ChatGPT可能进入各个行业,在新场景下赋能,或许将有可能产生全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
2022上半年鹰瞳营收不到四千万,同比滑超24%;净亏却达9968万,同比扩大了165 14%。
8日,中新网记者“联系”ChatGPT“采访”了TA20个问题。
数字化转型需要同时考虑组织和流程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