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14:25:56 来源:商业新知网
文件成文时间写的是12月2日,12月19号发的,时间间隔短,发的快,而且没有文号,足以说明文件发的很及时,要赶在2022年发,所以中央对这个文件还是很重视。
定位:中发和国发顶格的文件,他可能是继土地改革之后最重要的文件,生产要素的变化通常是最为根本和直接的,直接定位了生产要素,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的主要经济体。
(资料图)
有用的是中间四个部分,对产权、交易、治理、分配的要求。
文件是指导性、旗帜性文件,比如产权,其实包含上百种,文件其实给出了三个方向,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选择了这三种权利,给出了未来指引的方向,所以解读的时候都可以这么去考虑。比如试点省份为什么只提了浙江。1.代表了生产要素最为顶层设计文件,2.代表了中央领导关切,3.给出了方向性指引。
数字经济从规划到实施6-7年,数据要素可能只要一年。产权、交易、治理、安全保护在23年可能会有细则性的文件出来,包括交易中介、交易商,央企和民企合作的问题等。会是比较短的周期。
文件里试点只讲了浙江,为什么没有提其他的?比如贵州,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以来交易量一直微缩,刚成立的时候有亿元左右交易规模,去年只有一百多万。他们之前更多在完善数据上下游,做IDC等等,不是要促进公共数据的共建共享。
为什么列浙江?因为浙江之前出了五年计划,2025年公共数据100%接入一网数据平台,公共数据包括水利、电力等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的数据。所以浙江其实是真正在做的。其他地区更多是在配套建设。
保障机制方面,未来可能有一些财政和税收政策,都在研究中,未来可能从税收层面,比如数据要素企业会有认定,认定后可能像软件和高新技术企业会有增值税6%的优惠。
企业几种类型,1.交易所,做管道的,2.数据商,比如上海成立的数据公司,3.技术平台,比如CEC发布的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人民网、数据堂等,4.数据持有者、采集商,比如工业互联网平台,阿里、百度等。
公共数据可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可能有财政和税收补贴。
不好说。之前很少有文件只提一个地区,现在在组织力量评估先行先试的地区,有希望的是上海和深圳,因为他们数据利用水平高,积极性也高。
除了这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数据对财政的作用不大,数据存量最多的是第三产业,然后是二产、一产。全国数据要素市场40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数据在农业里大概万分之六,工业千分之1.6,服务业里占比也就1.07%,所以全国的份额不大,平均到每个省份可能就几十亿的规模,现在处于静摩擦力最大的阶段。
安全和风险的问题,未来三追:网安法、数据安全法、个保法是追责的。
三放:时间、空间、技术不追责。时间不追责:比如个人数据时效性6-8个月;空间不追责,可能是合并其他数据带来的风险不追责;技术不追责:现有的主体技术手段没分析出问题,其他人分析出来 了,在这个机制下已经保障了地方政府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现在数据要素对财政没有作用的前提是产业没有建立起来,看不到GDP增长但是风险又很大,所以数据一开始的贡献可能很小,未来的增速会很快,主要谁去打破静摩擦力,数据肯定是有巨大收益,区别是先驱还是先烈。
美国的成功案例,Instagram,杠杆率大概比实体经济高5-7倍,实体经济投入产出比大概1.33,数据的投入产出比5-7倍,其他第三方机构的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7000-10000亿,2025年2000亿级别的税收。
数据成为一种生产要素是一种价值化的过程,政府需要关注的是链式的,从数据采集、存储、汇聚、整理、确权、交易、应用、安全保护和法律治理。每个环节政府可能都会有一些动作,都会产生一些新市场出现,目前很多环节已经有了。
比如数据标注,像河南、山东、新疆、河北、内蒙等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市场规模,大概有300-500万人,增长很迅速。
在一些新市场上可能后续会建立一些新机制、容错机制等等。
数据二十条是一个旗帜,就是告诉大家后续要发力数据要素。未来政策架构很清楚,二十多个部委可能都会自己发文,发改委可能会对产权发文,工信部可能会对数据应用发文,财政部可能会对税收、补贴、入表工作(成为第四张表)发文,网信办可能会对安全发文等等,未来一年以内,会有各种各样针对产权细化的政策出来。
法律上其实数据持有权并不构成一个专有名词,后续比如法律如何解读个人、或者政府的数据持有权,这种机制可能会加速出来。
国家级的发文可能没有了,后面就是各部委发文。
分类、分层、多样性。
分类:区分公共数据、平台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会有很多指标,安全性、经济性、有偿无偿的考虑。
分层:场内和场外交易,数据是异质性的,全球统一性可能表现的比资本的分部更一致,场外交易会更多。
多样性:每个地区、行业可能都有自己的数据平台,因为每个行业、地区的特色都不一样。
比如AI产业链,AI往上推是AI的数据,仿生学和数据训练(90%)的AI,数据训练的数据从哪里来?往上推就是数据存储、标注。数据存储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再往上就是云,公共数据占60%,平台和企业数据39%,个人数据不到1%。
未来发力是公共数据,就是国资云,比如中国电信这种,要和其他有技术背景的公司做投资、并购等考虑,所以之前电信、联通这些和互联网厂商合作。AI往后推,是各个行业的应用,比如数字政务的应用,政府会有大量的投资。所以每个点可能都会是不一样的链条。
浙江、贵州等地都是利用自己的一些国资背景去做存储和数据整合,未来政府的信任度是第一位的。
上海数据交易所比北京数据交易所更看好,上海是只做管道,北京做管道也做交易,上海模式比较好。CEC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数据堂这些都可能做大。
另外就是工业互联网领域,因为工业数据走的比其他快,质量也比较好。
他们想做全流程的东西,做顶层架构也在演进,自己在往管道化的方向做收缩,更高效、更专业,更容易取得成功。
天翼云的很多技术能力不是中国电信的,是很多其他公司去支撑的,中国电子很多技术还是自己的。
数据安全最早是18年提的,20大提了10种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是区分开的,数据安全和网安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内容安全一个是基础设施安全,网安首先是基础设施安全,包括攻防安全,数据安全更多是内容安全,不是数据有多少比特的泄露,比如上海之前那个数据泄露就是可能有比较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未来网安和数据安全是两件事情。
网安公司更多从技术手段解决病毒、攻击等问题,数据安全更多从经济、法律、国际关系等维度去考虑,所以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公司可能是两类公司。
会。
可能没有什么禀赋或者差异,反而固有的思维可能更不利。360做数据安全,讨论的时候,首先说的是数据物理隔离,这是一种网络安全的思维,数据安全的思维是不同的,现有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技术也是不同的,一种传输一种存储技术,先发优势表现的不明显。
数据堂和美林,是第三方的。此外阿里、腾讯、百度都在做。工业企业里面也有,比如徐工的汉云这些。
联通是网络的公司,有这部分,但是优势不会很明显。
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上数所只管交易,不管数据存在哪里,北京有指定的数据存储平台,北京想做的是汇聚大量的数据之后,做一些后续的事情。我们觉得没有商品市场里能有人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
CEC就是技术手段,不是交易所,管道化就是技术中性,不碰你的数据。
关注度更高,速度更快,浙江是2025年前所有公共数据共享,后续可能企业和个人数据可能会有更激进的目标。
可能是冷处理。互联网平台两类,消费型互联网平台,阿里、百度等的数据都是消费级别的数据,时效性很短,未来相关立法出来之后,可能会做全国的登记制度和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现在基本很少数据,所以一上来可能就是国家或者区域统一的,比较集中的形式。
供给方和买方可能不是很能区分。贵州之前的案例,工业企业居多 ,很多企业不愿意卖数据愿意买数据。比如部委之前就是供给方和需求方。 比如国家电网的数据,之前仅限用电部门的分析,后续如果拿到住建部门,就可以做住房相关的分析,住建部门数据也可以拿到国家电网,做用电量分析等等。所以数据领域更多可能是产消者。
个性化定制可能是更普遍的方式。比如数据有23个指标项,每个公司可能关注的指标不一样,包括格式、内容需要做一些处理。场内交易更多是公共数据。
比如规范存储格式、交易格式等等,做一些标准化的处理。
解决产权问题,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土地也是这样,不知道具体先解决哪个权利(产权),但是只要先解决一个产权问题,就会起飞。产权是发改委刚开始研究。具体推出时间不好说。
融资丨「中科西光航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财金科创天使基金等领
linux系统中的755权限是指所有者拥有可读、可写、可执行权限,所属组与其他用户仅拥有可读与可执行权限。linux系统的权限一般是用1-3位数字
解决方法:1、右击开始按钮,选择运行;2、运行窗口中,输入gpedit msc命令,回车,打开本地组策略编辑器;3、依次点击用户配置-管理模板-开
很多人都觉得,受害人上当,是因为不够聪明。
在腾讯马化腾和阿里巴巴张勇都相继“发飙”之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中的百度似乎也坐不住了。
早期的UPS系统是非模块化的,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在数据中心快速扩大的今天逐渐表现出诸多不便。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方。
长风合睿空间企服小程序正式上线,一键解锁企业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