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16:03:05 来源:商业新知网
©️深响原创 ·作者|李壹柒
(资料图片)
在多年前的互联网萌芽时期,人们关于“互联网到底有什么价值”曾有过诸多讨论甚至争辩。其中最为著名且被认可的观点是"梅特卡夫效应"——网络平台中连接的节点越多、越活跃,其能产生的价值就越大。
后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平台经济的崛起都验证了这一判断。但互联网的故事远没有结束,当互联网平台连接的角色越来越多,触及的场景越来越多, "梅特卡夫效应"似乎开始起反作用。
我们熟知的是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等话题,它们尖锐且矛盾突出,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隐性问题:
网约车派单,怎么既满足用户快速用车的需求,又让调度符合司机的利益?
搜索内容推荐,怎么既满足用户精准的内容需求,又满足广告主竞价排名后的效果需求?
外卖派单,怎么协调商家、骑手、用户?
招聘平台上求职者和招聘者都有自己的“预期偏差”,简历与职位匹配怎么能达到两边的平衡?
我们的生活已经绕不开互联网,平台治理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母题:如何既有尺度又有温度?如何探索更柔性的治理方式,去平衡生态各方利益?各方角色利益的有限游戏里,平台怎么找到无限的解法?
三大难题:
相关方多、变化多、信息少
摆在平台面前的难题有三种,它们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共同成为了横亘在效率与人之间的隔阂。
第一是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方。
最早的互联网并没有打通服务端和用户端,平台扮演"中间商"角色。后来平台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元,平台上的利益体之间有了直接的连接。
网约车平台需要权衡司机调度、用户体验的双重利益。如果用户急着用车,但身边交通不畅,这时平台需要根据拥堵情况,调度用户周围能以最快速度抵达的车辆。如遇下雨等极端天气或者上下班高峰期,平台更需要合理调度地区之间的司机,应对突然爆发的订单数量,在确保消费者的出行体验的同时,也要确保网约车司机的权益。
外卖平台需要权衡的利益体更多,即出餐的商家、送餐的骑手、用餐的用户,三端博弈。
第二是利益主体不光复杂,而且还在动态变化。
我们就以外卖平台运行中常见、但用户看不见的出餐场景为例,这一场景涉及商家、骑手、消费者三方,他们中的每个主体都有很强不确定性。
比如商家的出餐速度就有不确定性。有时突然遭遇"爆单",有人为会议点了20杯咖啡或是大单团餐;有时堂食大爆发,门店人手都不够;有时突然遭遇"冷门",用户点了菜单上很少被点的菜品,后厨的快速出餐流水线被打断……这些经常发生的"突发情况"往往会影响商家的出餐速度。
但用户并不清楚这一切,在用户的潜意识里,"下单成功"即"计时开始"。这就是用户用餐速度的利益和商家出餐速度、骑手送餐速度的利益冲突。
这个冲突在骑手身上更为集中地体现。骑手既要面对商家的出餐慢问题,又要面对用户的用餐急的催促,加上自身配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路况、地址等不确定性问题,一个订单出问题往往意味着其他订单也会被影响。
而消费者的需求更是变化莫测。有人为了催促骑手而发了太多的消息,以至于让骑手的手机死机。有人填错了地址,让骑手走了很多冤枉路。也有消费者在下单后又取消了订单,但此时订单已经送出,商家、骑手很难"心平气和"地处理解决。
不同的角色、不停地变化,形成了更多需要平台制定规则时需要"搞明白"的场景。
第三,平台无法完整获取决策所需的信息。
举个反例会更好理解,在线地图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来及时调整规划。这是因为,基于互联网、卫星和定位系统,在线地图可以随时获取车辆所在的位置和目的地,并且通过汽车的GPS定位系统获取经过该道路的每台车的速度、方向和位置等实时路况,再将这些数据转化成车流量信息,计算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在线地图能够获得与这辆车相关的“完全信息”,不存在任何的“盲区”。
但在有的场景中,平台获取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时它就难以像在线地图场景中那样,随时调配各个利益相关方。
上文提到的外卖出餐场景就是一个例子。有的商家门店高峰期客人太多,所以外卖订单出餐会变慢,但商家没有在平台中“实时上传”这一信息,系统也无法实时自动获取这个状态。因此,平台会继续按照原来的流程进行派单,商家外卖系统里的订单越积越多,难免造成恶性循环。这好比某一条路已经拥堵不堪,但在线地图没有实时获得这一信息,还是规划了这条拥堵的线路。
对于骑手来说,无法获得商家备餐的“完全信息”,他们的工作也会受影响。因为当骑手按照平台要求到店后,会发现自己负责的订单迟迟做不出来。骑手会很纠结,如果先去取别的订单,返回这家会不会太晚从而耽误了时间?如果在这里干等着,其他订单的时间也有可能超时。
多端利益体、复杂的动态变化、无法完全获取信息形成判断,这三大问题叠加,就形成了博弈学中最难解决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博弈各方难以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也会因此产生矛盾。
拆解难题:
商家骑手的“经验”和平台的“平衡”
难题怎么解?其实在商家侧、骑手侧,他们会根据经验,调整自己的策略进行权衡和应对。
一家西式快餐连锁店的区域营运经理告诉「深响」,为了应对出餐场景的不确定性,公司内部会制定比较严格的出餐流程,对备货、出餐时间都有严格把控。在高峰时段,商家也会增加人手以提高出餐速度。
但在这个过程中,商家也需要权衡人力成本、以及备餐时是否要准备一些比较冷门的餐品。况且西式快餐的制作流程相对简便,如果是中餐,商家更需要在备货时考虑菜品新鲜度的问题。
商家会基于外卖场景制定更标准化的备餐流程,经验熟练的骑手也会形成一套基于经验的方法论。用餐高峰时段,有的骑手会把写字楼的订单安排在规定时间内的最后再送,因为有的写字楼构造复杂,找到对应地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也有骑手表示,自己送餐时间长了,大概能摸清哪个店备餐速度慢,然后自己就会先到这个店里报告“到店取餐”,然后前往其他商家先取餐,再回来这个店里。
这种基于经验的做法具备高度不确定性,因为经验很难适应所有场景,它也可能会有出错的时候。
商家、骑手难以站在高处统揽全局做决策,所以采取的解法常常有局限。但平台站得更高,可以更有效地平衡各方利益。
对于平台,理想状态是,商家出完餐、骑手刚好到店取餐并在规定时间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三方利益都可以得到最大化满足。美团就基于这个逻辑,从商家出餐、配送分派和骑手取餐三个流程着手,依据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的手段来进行优化。
在商家出餐环节,美团为一些商家免费提供了硬件“出餐宝”,并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商家通过“出餐宝”进行“出餐上报”。同时,美团还会向部分出餐慢的商家推广“出餐后调度”。
这样,商家在出餐后可以通过“出餐宝”进行上报,告知骑手已出餐,这时骑手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尽快到店取餐并送餐。如果是“出餐后调度”的商家,等到备餐完成后,系统才会为他们调度骑手。这就解决了工作日用餐高峰期时“人等餐”的问题,商家爆单也不必让骑手在门店里干等,节约了很多时间。
上述举措能够在“事前”提高出餐、分派和取餐的效率。同时对于“事中”的场景,骑手如果到店之后发现商家无法按时出餐,也可以在App端上报“出餐慢”获得补时,并且也可以申请把这个订单分配给其他的骑手。此外,在用户端的订单详情界面,新增了商家出餐状态的信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等餐焦虑,也降低了骑手被催餐的压力。
多方面努力下,美团重点运营商家的订单中,骑手每单等餐时长同比下降18%,等餐时间超过10分钟的极端情况占比同比下降27%。
出餐场景是外卖系统的其中一个环节,外卖系统中其他环节也同样存在改进的空间。目前,美团还吸收骑手等相关方的建议,对预估到达时间、订单分配、骑手服务评价规则等多个方面作出改善,并将平台治理思路公开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中。
但由于外卖平台牵涉的利益、角色、场景都具备高度的复杂性,所以平台连接的商家、骑手、消费者之间,依然存在复杂的博弈。
有骑手就吐槽过,某个商家的外卖订单系统中,58号和68号的配送位置是相同的,所以平台就会将这两个订单分派给同一个骑手。但商家需要按照顺序来备餐,所以58号和68号的出餐又有一定时间差。在这种场景下骑手会很为难:如果要等两个订单都出餐再进行配送,58号的订单很可能超时;但如果先送58号再回来取68号,往返依然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又很可能会让68号的订单超时。
对于商家来说,“出餐宝”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有的门店员工不多,高峰期备餐、服务堂食客人就已经非常忙碌,出餐时忘记扫码也非常常见。
还有一类是“大订单”问题,即一家公司可能早上在某家店下单了100份餐品,但是许多门店人手不多,这样的大订单意味着员工很难有时间去兼顾外卖订单、甚至门店的客人。
拉长时间线看,互联网虽然蓬勃发展,平台对信息数据的处理能力也在一日千里地精进,但说到底这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历史长河里仍然只是刚刚开始。
平台对规则的优化可以提高效率,但无法替商家做饭,替骑手跑腿,替司机开车,帮你完成简历上的履历。商业世界的伟大,就是在于它的混沌态,在复杂的“人”面前,技术还是太年轻。
而幸运的是,平台与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平台规则与现实场景之间的"差距",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愈发清晰:通过广泛听取各方声音弥补决策信息的缺失,减少刚性,增加柔性,从而平衡各方利益。
回到开头的问题,互联网连接和效率的底色从未改变,只是在进一步服务于人的过程中,平台还需要对自身生态治理进行不断的优化。
关键词: 不确定性
融资丨「鲨湾科技」完成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MaisonCapital领投,融资金额将用于扩充研发团队、工厂产能,加快东南亚市场布局及生态建设。
海外融资丨「Apricity」完成1700万欧元B轮融资,MTIP领投,公司打算利用这笔融资加速在英国的发展,在年底前扩展到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并提
近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电)曾于3月至4月内,申请的商标已部分注册成功。
除了订单速度快,高频交易还具有高周转率和高订单交易比的特点。
定制类办公APP限于个人经验认知:暂不适中小型行业公司,维护成本过高,且如在APPSTORE上发布的弊端明显。
AI与艺术实践的交互融合也为当代艺术实践注入一股崭新的生命力。
生物特征作为身份认证增强模式,加固安全认证能力。传统用户名加密码或短信认证码的身份认证方式己难以满足用户的安全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