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09:56:43 来源:商业新知网
这几天,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 也许最大的热点话题就是已经沸沸扬扬很久的中国知网再起波澜。
日前, 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的一封邮件在网上流传,公众才恍然大悟,像中科院这样的大体量单位,如要订购中国知网数据库,一年包库总费用高达千万元,显然,这已经超出了公众的认知。
本来,去年“九旬老教授怒告知网”事件已经激起轩然大波,虽然以知网道歉收场,但是知网下架老教授所有论文,又被推上热搜,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后,被推到浪尖上的知网宣布“降价”,以平息众怒。
按理说,中国知网作为一个商业公司,费用高与低应是商业行为,为什么公众有如此大的怨气呢?显然, 我们要厘清中国知网与学界以及受众的关系。
中国知网隶属于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600100),同方股份拥有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98.98%的股权。
应当讲, 意在建设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中国知网,在创建之初是有超前眼光的, 从1999年创建,就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通过多年努力,文献总量已达2.8亿篇,中外学术期刊品种达58000余种,个人用户达2亿以上。
中国知网目前对于本研博士生而言,一个词就可以解释, 那就是“刚需”。
当年演员翟天临的一句“什么是知网”,某种程度上来讲,成全了知网,随后伴随着高校对毕业生论文审查趋严,中国知网作为一家独大的中文数据库, “查重”等功能以及论文载量排在前列,甚至很多高校和单位要求所发表论文必须进入知网方才认可 ,让知网有了更大的议价底气。
无论任何商品成为刚需之时,那么, 奇货可居必然会带来更大的议价空间,这是公认的事实。 包括之前有几所大学也是因为居高不下的价格而选择“退网”,但最终很多高校还是选择继续与知网合作,便是其中缘由。
针对中科院“退网”一事, 中国知网 昨日发布声明称,2022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进行了调整,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过友好协商,调整知网数据库订购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由各院所选择订购内容,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
如此种种,仍然没有打消社会公众的疑虑,对此, 我们不谈表象,聊聊更深一层的话题。
比如, 知网所从事的领域算不算是公益属性? 从目前各方反应来看, 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具有公益属性的产业是否应由国有资本作主导,包括创建“国家队”来做知识基础建设。
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包括万方等数据企业,虽然是国有产业为基础, 但无论是规模或是影响力,都与知网有着一定的差距。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知网作为国内最大的学术信息平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1.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93亿元,毛利率为53.93%。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归母净利润1892.70万元,毛利率为51.30%,如此高企的毛利率当属罕见。
再如, 中国知网是否有垄断之嫌? 关于此类话题,不是我们这些外行们所讨论的,而是需要相关机构来做认定, 但高利润现象也让很多人质疑,中国知网是拿着作者的知识产权两头获利。
如此种种,我们需要认清一个事实,其实无论是知网或是万方、维普等包括国外的数据公司,都逃脱不了收费的盈利模式,我们需要考虑的是, 是否到了强化其公益属性的时候了,并以此组建费用合理的“国家队”数据库。
另外,对于公众的质疑,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更趋加强, 让面向公众的学术论文真正服务于社会,而不是遏制学术成果研究。
也许,通过这起事件, 能够真正推动中国知识基础建设更加公益化、社会化、专业化,也算是善莫大焉。
苏州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孚通信)昨日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 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 2%
Quantinuum在寻求建造世界上性能最高的量子计算机方面达到了另一个里程碑。本周,Quantinuum系统模型H1-2的性能翻了一番,成为第一台实现40
在一份新的职位列表中,微软已经证实它正在将其Android工作整合到一个名为"Android微软平台和体验"的部门。此举可能使Windows 11和Android
4月15日、18日连续斩获两个涨停板后,华联股份(000882)突曝利空,2021年预盈变预亏。4月18日晚间,不少投资者在华联股份股吧表示,玩完、准
荣盛发展4月18日晚间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大幅下修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5亿元至60
到了5G时代,一切就都复杂了起来。为了解决覆盖、容量、或者在建设初期抱4G的大腿,5G把“双连接”搞得风生水起。
当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模式、新业态迎来全面爆发,未来十年将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期。
在我们周围每一个领域,无论产品是先进还是普通,似乎都能看到人工智能(AI)的影子。
早期的智慧物联大厂们,一路高歌猛进,恨不得做到毛细血管。
知乎在问答产品上一直秉持着知识社区的“清高”,但在创新业务上如视频、想法等方面,却又显得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