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5:30:32 来源:个人图书馆-江南晨风
语文课程要从小走到大
——以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游记单元为例
(相关资料图)
何琛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整体连贯的过程,尤其是语文学习,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过程。在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这样的理念体现在九个年级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中学教师并不熟悉小学的教材,学生在小学已经熟悉的知识,在中学出现类似文本之后,还是重复着小学时的教学路径,没有用任务驱动,不注重学生的深度阅读,没有把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作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比如,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材里都有游记单元,但是两个学段的教学不能没有差别。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这就是一个游记单元,单元目标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是一个游记单元,单元目标是“学习本单元,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两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都是学写游记,要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经过,以此串起全文;都要求描写景物。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游记的相关知识,已经明白游记要具备“所至”“所见”这些元素。了解学生对游记知识已有的认知,才能建立已掌握知识与本单元新学知识的联系,让八年级学生能将旧知迁移到本单元学习中去。仔细比较两个单元的课文和教学目标,我们发现,中学对于“所见”呈现部分的审美鉴赏要求更高,游记中“所感”的内涵更加丰富,八年级要解决的是“怎样写好游记”的问题。同样是游记单元,八年级和四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迥然不同,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勾连旧知与新知,用不同的手段去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和能力提升。
可喜的是,很多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课程设计上已经做出一些创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壶口瀑布》为例进行说明。
写游记要抓住最富有特征或让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壶口瀑布》中,瀑布浊浪奔腾、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让人读来心魄震撼。学生并未“至”壶口,为什么对瀑布印象如此深刻呢?授课教师用“比喻”打开了学生欣赏这篇游记的大门——从“瀑布位于黄河中下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这个比喻句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对标题展开探究,然后请学生勾画文中所有的比喻句,说说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壶口瀑布。学生循着比喻,由“所至”绘“所见”,在“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等比喻句中看见了壶口瀑布千姿百态的美。如果只到这里,只能说切入点稍微新颖,对“所见”的分析更加到位而已。教师继续追问:“作者选择这么多的比喻句来描绘壶口瀑布,这些喻体的选择都与什么有关呢?”随着对比喻句的继续探究,教师带着学生不仅发现喻体的选择不在一味求奇,而在贴切,贴合观景的视角,切合黄河伟大的性格,而且体验到了作者的想象和主观审美感受的魅力。
“所感”是中学游记单元中更为重视的一个部分,但是所感不能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认同。教师始终应以“比喻”为抓手,引导学生探究。学生通过品析“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最后自然而然地和作者梁衡的感觉融合:“像一曲雄浑壮阔的交响乐,像一幅肆意挥洒的写意画,更像一首深远厚重的民族史诗。”这样的真实感受水到渠成地在课堂上生长。
如果说,“所至”是游记的骨骼,“所见”是游记的血肉,那么,“所感”就是游记的灵魂。“所至、所见、所感”是游记文学必备的三要素,但是好的游记不只是要具备这三要素。如果到了八年级只讲“所至、所见”,那就是还把中学生当小学生来教。如果“所感”停留在表面,那么仍然难以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游记的魅力。
好的游记一定不只《壶口瀑布》这一种样态,它也可以像壶口瀑布一样是千姿百态、摇曳多姿的。《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呈现一定不只“抓比喻句”这一种范式,它也可以表现出更多的风貌样态。处在课程变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始终牢记“重复旧套子,不论是重复自己还是别人,都绝不会有美”的警示,做一个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美的语文人。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南开中学校,摘自《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08日 星期五第7版——课程周刊教研培训)
关键词:
8月25日,由浦口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镁客网承办的“硬科技项目
近日,一键跳开屏广告的软件“李跳跳”官方公众号“大小姐李跳跳”发布
今年自VisionPro发布后,VR头显市场略显冷清,反倒是AR市场热度不减,
主要用于AI算法研发、团队扩充和旗下贝壳齿思BeykeiWhiteAI牙齿美白解
地方化债的方案是以地方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为前提得,也就是说对于明年信